山東2025政府工作報告:
今年力爭交通、水利分別完成投資2500億元、800億元。水網,加快推動黃山水利樞紐、沂沭河雨洪資源利用東調工程,穩妥推進東平湖蓄滯洪區安全建設,加快太平水庫等項目,完成官路、雙堠水庫主體工程,加快中皋水利樞紐前期工作。
創新城市更新支持政策,探索可持續模式,推進片區更新120個,開工老舊小區改造13.7萬戶。加快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,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,打造宜居、韌性、智慧城市。
實施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,突出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,整合建立18條標志性產業鏈和66條重點產業鏈。新培育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和單項冠軍300家左右。
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,改造提升老舊配套設施。深挖設施農業、畜牧業、海洋漁業、鹽堿地綜合利用等潛力。堅持片區化推進、組團式發展,新增省級鄉村振興片區75個。新建改造農村公路5000公里。推進現代宜居農房建設,完善村莊保潔長效機制,完成2443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。新改造提升村衛生室2萬個。完善農村供水縣域統管,規模化供水率達到96%以上。
強化重點河湖排污口整治,推動城市黑臭水體動態清零,60%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完成提標改造。落實好河湖長制,打造20條生態清潔小流域,新增幸福河湖600公里以上。建設“無廢城市”,加強固廢綜合治理。
山西2025政府工作報告:
開展“重大項目建設年”行動,統籌“硬投資”和“軟建設”,實施一批“兩重”項目和高質量轉型項目,抓好616個省級重點工程年度建設項目。新改建“四好農村路”4330公里。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300家以上。開展民營科技領軍企業培育工程,新增規上工業企業500家,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00家,支持發展瞪羚企業、制造業單項冠軍。
完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,統籌“三大工程”、老舊小區改造、完整社區建設,開展城市體檢和城市更新,實施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,修復城市生態系統,健全城市功能,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。
以人為本增強縣城綜合承載能力,改造“三區一村”,完善市政基礎設施,學習運用“千萬工程”經驗,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。推廣滴灌+水肥一體化+合理密植種植技術,實耕地“三位一體”保護制度,綜合改造利用鹽堿地,新建改造高標準農田,新增恢復水澆地60萬畝。持續推進農村改廁和生活污水垃圾治理。深入整治黑臭水體,分類整治入河排污口,鞏固提升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。維修農村供水工程1800處,受益200萬人。建設50個鄉鎮級、650個村級標準化飲用水源地。
構建“三縱九橫、八河連通”現代水網體系,加快實施中部引黃東西干線、萬家寨引黃北干支線等工程,建設市縣水網,推進古賢山西水資源配置工程、吳家莊水庫等項目。
廣東2025政府工作報告:
深入實施“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”,奮力實現“三年初見成效”目標。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,全面提高城鄉規劃、建設、治理融合水平,以縣鎮村高質量發展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。
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。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,基本完成自然村生活污水新建治理任務,力爭規;┧こ谈采w率超90%。加快漁港經濟區建設,布局更多現代化海洋牧場示范項目,建成揭陽重型網箱平臺等風漁融合試點項目,支持陽江建設海水種業示范基地,打造“藍色糧倉”。
今年安排省重點建設項目1500個、年度計劃投資1萬億元。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水網,加快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一期、二期建設,新開工清遠黃茅峽水庫、梅州長潭水庫擴建、雷州半島灌區、深汕合作區引水工程等,推動韓江榕江練江水系連通后續優化工程全線貫通,加快推進粵東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、珠中江水資源一體化配置工程等前期工作。推動惠州?松梨谝黄谌孢_產及二期項目前期工作,加快中海殼牌三期建設,推動湛江巴斯夫一體化基地建成投產,加快推進茂名石化煉油轉型項目及乙烯提質改造項目。
推動超1萬家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和數字化轉型,推進國家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建設。加強涉外法治建設,健全貿易風險預警監測機制,完善海外綜合服務體系。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,助力技術、產品、工程服務“走出去”。
統籌水資源、水環境、水生態治理,持續推進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,基本消除較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,確保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穩定在90%以上。
加快“三大工程”建設,增加保障性住房供應,推進“平急兩用”公共基礎設施建設,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。大力實施城市更新,新開工改造一批老舊小區。發展綠色建筑,推廣智能建造、模塊化建筑、裝配式建筑等,引導企業提高住房建設標準、優化物業服務,建設更多好房子、好小區、好社區、好城區。
深入實施治本攻堅三年行動,堅決防范交通運輸、城鎮燃氣、消防、建筑施工、自建房、;、非煤礦山、漁業船舶、玻璃幕墻、電動自行車、特種設備等重點行業領域風險,加強新領域新業態安全風險防范。
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,著力加強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和老舊管線改造升級,完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,推動城鄉老舊橋梁維修加固。
扎實推進城鎮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。新增改造城鎮供排水管網超2000公里,新增改造污水處理能力30萬噸/日,提升改造城市排澇能力600立方米/秒。因地制宜采取資源化利用、單獨建設設施、納廠統一處理等方式,“建管養”一體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,新增解決超1000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問題,實現可持續運營,基本完成全省自然村生活污水新建治理任務。
廣西2025政府工作報告:
加快重大項目建設,持續提高投資效益。更大力度謀劃、儲備、建設項目,更加突出“兩重”建設,以政府有效投資帶動社會投資。
積極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,促進城鄉融合發展。深入挖掘新型城鎮化蘊藏的巨大內需潛力,提高城鄉規劃、建設、治理融合水平,推動興業、強縣、富民一體發展。
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,更新改造城市燃氣、水電、通信等老舊管線,大力建設城鄉公共充電基礎設施。加強城市排水防澇體系建設。加強城鎮飲用水水源監管和備用水源建設。
持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。推進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與管護攻堅。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,完善生活污水、垃圾處理體系。實施新一輪農村公路提升行動。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。
推動城市污水處理提質增效,加強入河、入海排污口和黑臭水體排查治理。抓好城中村、危舊房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。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,建設適應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“好房子”。
江蘇2025政府工作報告:
更好發揮投資關鍵作用、提高投資效益,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擴大范圍、降低貼息政策門檻,加大制造業、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力度,拓展技術改造、城市更新等投資增量,全年交通、水利、能源、市政領域投資分別達2300億元、600億元、1700億元、1400億元。加快建設500個省重大項目和200個民間投資重點產業項目。
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,穩步壯大龍頭型和高速成長型科技領軍企業,實施獨角獸企業培育行動,引導“耐心資本”投早、投小、投長期、投硬科技,力爭高新技術企業超6.1萬家。開展“人工智能+”行動,加快工業大模型研發布局,強化智能應用場景推廣,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。深入實施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政策舉措,加快沿滬寧產業創新帶、寧杭生態經濟帶、長江口產業創新綠色發展協同區建設,協同推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制度創新。
積極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。大力推進城市更新,深入實施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,不斷提升城市安全韌性水平和功能品質。大力發展縣域經濟,提升潛力縣域城鎮化水平,支持小城鎮特色化發展。
加快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建設,構建太湖陸域沿岸攔截圈、水域湖濱消納圈,高水平實現“兩保兩提”。推動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80%,力爭有條件的縣級市實現全收集全處理,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。
浙江2025政府工作報告:
安排省級財政資金1042.8億元,供應建設用地35萬畝以上,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。加大助企惠企力度,為經營主體減負2500億元以上,進一步穩定預期、激發活力。
推動以企業為主導、以項目為載體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產學研用融通創新,完善“高校+平臺+企業+產業鏈”結對合作機制,力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%以上,“415X”集群規上制造業企業營收突破9.5萬億元,新增“雄鷹”企業20家、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30家、國家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300家,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000家。
推進民航強省建設,建成輻射全球的嘉興航空物流機場,推動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四期、溫州機場三期、義烏機場改擴建盡早開工建設,謀劃推進寧波樞紐建設。
推進鄉村全面振興。完善“141X”鄉村規劃體系,全域推進和美鄉村建設,和美鄉村覆蓋率達60%以上。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78萬畝以上,
推進新型城鎮化。提升縣城承載能力,滾動推進重大項目500個以上,支持縣城發展特色經濟和支柱產業,培育一批農業大鎮、工業重鎮、商貿強鎮、文旅名鎮。全面實施城市更新行動,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,打造韌性城市、智慧城市。
實施城中村改造6萬戶。實施城中村雨污分流及納廠治理項目300個。改造提升單村水站300座以上,全面完成農村單村水站改造提升工程。完成幸福河湖農村水系整治1200公里。改造提升3000個行政村村道。
謀劃儲備交通、能源、水利、安全、城市更新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。持續實施六大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行動,力爭2027年建成6個萬億級產業。
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,推進城鄉融合發展。開展城市更新和安全韌性提升行動,加力實施城市“里子”工程,改造老舊小區4000個以上、城市危舊房3萬套、城中村10萬戶,更新改造燃氣、供排水等老化管道6000公里以上,推進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改造,打造宜居、智慧、韌性城市。探索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,建立“保障+市場”住房供應體系。
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,打造糧油千畝高產示范片1000個。深入學習運用“千萬工程”經驗,實施“百片引領、千村帶動、萬村補短”行動,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,實施農村戶廁無害化改造,持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。加快鄉村水務建設,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和規;┧こ谈采w農村人口比例。
打造川渝“氫走廊”“電走廊”“智行走廊”等應用場景。(“氫走廊”是指川渝兩地投入約1000輛氫燃料物流車,在沿線配套建設加氫站,同時在潼南、長壽、涼山、攀枝花等地建立氫氣供應基地,致力于打造立足成渝、輻射西部的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高地。)
陜西2025政府工作報告:
組建一批企業牽頭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、新型研發機構,新建20家中試基地和概念驗證中心,靶向攻關100項關鍵核心技術,新增成果轉化企業1000家。建立“入庫+潛力+領軍”企業培育機制,打造更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。深入開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七大行動,推進基礎設施競爭領域向市場開放,鼓勵民營企業敢干敢闖敢投。集中整治亂收費、亂罰款、亂檢查、亂查封行為,常態化通報破壞營商環境典型案例。實施重點領域、重點行業、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計劃。
分類推進100個重點小城鎮建設,培育一批工業大鎮、商貿強鎮、文旅名鎮和特色小鎮。優先在25個糧食產能提升重點縣布局高標準農田項目,確保完成國家下達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。創建“千萬工程”示范村500個,提高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,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%,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的自然村穩定在95%以上。
青海2025政府工作報告:
開展大氣污染防治重點行業績效提級行動,接續推進重點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擴能、垃圾焚燒發電等項目。
水利方面,有序推進全省水網建設,建成那棱格勒河水利樞紐,加快柴達木盆地水資源配置一期進度,開工黃河干流防洪二期工程,深化引黃濟寧、引通濟柴、“三灘”引水生態綜合治理、香日德水庫及配套灌區等工程前期,協同做好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前期論證,推動重大水利工程取得新突破。
建設青海高等研究院,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、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,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300家。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0戶,建成綠色工廠8家,4100家企業實現上云上平臺,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%以上,推動產業向綠色邁進、向高端躍升、向智能升級。培育新增中小微企業1100戶以上。
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相互融合、同頻共振,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。深入學習運用“千萬工程”經驗,推進高原美麗鄉村建設,提升村莊規劃建設水平,分類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,實施好農牧民居住條件改善、農房抗震加固工程,新改建農村公路4000公里,修建便民橋500座,完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,新建和改造農村戶廁2萬座,推動廁所糞污和生活污水協同治理,全面建成玉樹州剩余9鄉“大電網建設+微電網改造”工程。
提升新型城鎮化質量水平。因城施策支持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,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萬套,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2800套以上。加力推進城中村改造、“平急兩用”公共基礎設施、應急備用水源、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,實施地下管網改造升級工程,同步加裝物聯智能感知設備。
寧夏2025政府工作報告:
全年計劃實施項目2900個,完成年度投資2400億元。力爭開工建設國能寧煤70萬噸煤制烯烴和80萬噸煤制油升級示范、中石化對位芳綸、平煤神馬尼龍等總投資500億元以上的精細化工項目;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,進一步加強技術、標準、品牌、質量建設,力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00家。力爭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500億元以上。
加力推動基礎設施硬聯通。投資250億元建設現代煤化工、硅基、鋁錳基、大數據算力等4個綠電園區。深入實施企業培育三年計劃,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,大力培育雛鷹、瞪羚、獨角獸企業,力爭全年新增規上(限上)企業270家、“專精特新”科技型企業50家。
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。強化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,新建和改造高標準農田80萬畝,發展高效節水農業30萬畝,鹽堿地綜合利用15萬畝,力爭到2027年將符合條件的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。啟動實施塞上江南和美鄉村“5331”行動,全面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任務,改造農村公路1500公里,力爭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1%以上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(管控)率達到40%以上。
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。全面啟動實施新型城鎮化五年行動,積極推進以人為本、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。深入實施城市安全韌性提升行動,更新改造“四類管線”2000公里,加快提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、排水管網雨污分流率,力爭3年內完成城市老舊管網改造任務。支持五市建設海綿城市,完善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礎設施,全面提升城市工作水平。
全區域深化拓展“四水四定”。全面構建一體化水網布局,以建設國家級水網先導區為目標,推進青銅峽灌區現代化改造、賀蘭山東麓大型灌區建設等重大工程,大力推進數字孿生水利一體化監測,著力構建互聯互通、智慧高效的現代水網體系。
全方位保護治理生態環境。城市建成區實現100%清潔取暖,農村清潔取暖率達到75%以上。
持續深化住房安居宜居工程。開展城中村改造專項行動,年內完成6000套改造計劃,力爭3年內全部啟動五市市轄區城中村1.2萬套改造任務。開展住房安全專項行動,改造老舊小區1.5萬戶(套),確保城鄉危舊房、自建房、不抗震房和震損房隱患排查整治到位。
貴州2025政府工作報告:
全力推進1000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建設。深入推進產業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,圍繞重點企業、重大項目需求,完善鐵路專用線、連接路網、供排水、供電、供氣等配套基礎設施。工業投資增長10%以上。完成水利投資400億元以上。深入實施城鎮燃氣和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攻堅行動,新建天然氣輸氣管道376公里,建設改造城鎮燃氣管網717公里。進一步完善城鎮供排水、熱力、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。
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,啟動城中村改造3萬戶、城市危舊房改造8600套。推進農房質量安全提升工程,完成農村危房改造和農房抗震改造9500戶左右。
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00戶以上,培育“專精特新”企業100戶以上。加快企業數字化進程,開展智能工廠梯度培育行動,完成1200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,打造5個智能工廠、100個數字化車間。深入實施營商環境大改善三年行動,筑牢“人人都是營商環境、事事關乎營商環境”的理念,推進貴陽、遵義營商環境試點建設。
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,力爭新建和改造提升200萬畝以上。提升農村消防安全水平,對全省957個50戶以上農村木質房屋連片村寨實施“水改”“電改”。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,新建、改建16萬戶農村戶用衛生廁所,完成400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(管控)。
大力開展“兩清兩改兩治理”,清理亂堆亂放、清理殘垣斷壁,推進改廁、改圈,治理污水、治理垃圾,農村生活污水治理(管控)率達58%,30戶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運設施覆蓋率達90%,打造干凈整潔的美麗鄉村。
甘肅2025政府工作報告:
聚力打造全國區域性現代制造業基地,運用數字技術、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,實施“三化”改造項目300個。提升石化產業煉化一體化水平,開工建設蘭州石化120萬噸乙烯改造項目。
提升新型城鎮化水平。力爭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8.1%。大力實施城市更新,加快城中村改造擴圍,落實財政、土地、金融支持政策,建立健全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機制。推進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。深化智慧城市建設,促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。
堅持“四水四定”,加強節水型社會建設,實施水資源超載區綜合治理。加快甘州區、臨夏市國家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建設。
繼續實施農村水利惠民工程,建設農村“水盆子”684個,其中水庫5座、淤地壩20座、小微型調蓄設施659座。
著力提升投資效益,加快推進300個省級重大項目、6000個億元以上項目建設。加快推進大連石化(西中島)煉化一體化、遼陽石化乙烯節能等重大項目。推進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,健全中小企業增信體系。
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、驗收、管護機制,新建改造高標準農田476萬畝,推進大中型灌區新建改造和澇區治理。支持海洋牧場、深遠海漁業設施建設。持續推進農村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,健全長效管護機制。新建改造農村公路5500公里,建設農村供水工程300處。
增強縣城綜合承載能力,有序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。持續實施城市更新行動,開展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危舊房改造3.5萬套,改造老舊小區500個、老舊管網4600公里。加快智慧城市建設,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。扎實推動綠色建造。
吉林2025政府工作報告:
實施重大項目2500個以上,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500個以上。建設高標準農田1000萬畝,完善建設、驗收、管護機制,確保建一畝成一畝。保護性耕作面積新增200萬畝,“水肥一體化”推廣面積新增100萬畝。
深入實施“十百千萬”工程,打造“美麗鄉村示范縣”5個、“百村示范”村200個,行政村清潔覆蓋率保持100%。落實邊境村人口穩定政策措施,加快污水管網和新能源取暖建設,推進興邊富民、穩邊固邊。開展好5個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。
積極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。大力推動10個以上“好房子”示范項目建設。
黑龍江2025政府工作報告:
在生物制造、航空航天等新興領域,高標準農田、城市地下管網等傳統領域,城市更新、沿邊基礎設施等新增領域,謀劃實施標志性、引領性項目。實施1000個重點產業項目。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、“小巨人”企業持續壯大規模、提升質量。適時修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條例,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。
建成高標準農田1169萬畝。大力發展智慧農業,打造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100個以上,建成20個無人化智慧農場。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。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,推進“四好農村路”建設。深入推進“百村精品、千村示范、萬村創建”行動,建設精品村(場)100個。
提升邊境地區城鎮化質量,加強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,推動城市更新和安全韌性提升,加快改造城中村和城鎮老舊小區,改造排水、供水、供熱、燃氣管網2000公里以上。
內蒙古2025政府工作報告:
在基礎設施項目上,要圍繞人口和經濟布局,規劃建設一批產業路、旅游路、園區路、便民路,加快鐵路網、公路網、航空網、水利網、電力網、電信網建設,確;A設施投資超過3000億元。
現代煤化工要加快煤基新型合成材料、先進碳材料、可降解材料等高端化產品技術開發應用,推動煤化工與綠電、綠氫等耦合發展,加快推進國能煤制油、寶豐煤制烯烴、久泰新材料等項目建設。要在項目落地、政策支持、融資貸款等方面加大幫扶力度,尤其是要嚴格落實面向中小企業預留政府采購份額的政策要求。
加快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,著力推動市政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、智能化升級,改造老舊小區1291個、各類管網1500公里。
新建高標準農田850萬畝、新增設施農業25萬畝。農業領域關鍵是抓好高效節水灌溉,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,新建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0萬畝。
推動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,統籌抓好用水、用電、通車、通網等建設,新建農村公路5000公里。加強鄉村環境治理,一體抓好農業面源污染、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。
云南2025政府工作報告:
開工建設3件大型灌區、5件大中型水庫和滇中引水二期骨干等重點水利工程。推動基礎設施提檔升級,以市場化方式引龍頭、建集群,加快千億級園區建設。高新技術企業數增速保持全國前列,科技型中小企業超1.5萬戶。
加快城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,實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韌性提升行動。推進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,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,建設改造燃氣和供排水管網5200公里。農村衛生戶廁、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覆蓋率和生活污水治理(管控)率均提高3個百分點。
實施城鄉生活污水治理3個“三年行動”。全力保障飲用水水源水質安全。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、驗收、管護機制,補充耕地13.5萬畝。
西藏2025政府工作報告:
實施“重大項目建設攻堅年”行動,完成投資2000億元以上。加快帕孜等水利項目建設。扎實推進旁多引水工程以及重點市政道路基礎設施等項目。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賦能、綠色化改造、集群化發展、品牌化建設,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60家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家,認定一批綠色工廠和綠色園區。大力推進援藏“雙招雙引”,有序承接東中部地區先進技術和產業轉移,吸引更多資金、技術、勞動密集型產業落戶西藏,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00億元以上。安排資金148億元,實施民生實事28項。
新建和改造高標準農田20萬畝。緊盯“一收入三保障”和飲水安全保障。
有序推進拉薩八廓古城保護和舊城改造提升工程。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,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、安全韌性提升行動,推進城市地下管網建設,實現縣城以上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、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全覆蓋。加快推進供暖供氧工程。新建續建保障性安居工程1.79萬套,改造老舊小區70個。
開展重大項目前期工作攻堅行動,全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重點項目1000個以上。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3000家以上,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000家、專精特新企業1000家左右,爭創制造業單項冠軍和鏈主企業10家左右。運用數智技術、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,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,實施億元以上技改項目1200項以上。
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。全面提升皖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。實施城市更新行動,推進生產、生活、生態空間高效協同,完善產業升級、人口集聚、城鎮發展良性互動機制。加強韌性安全城市建設,更新改造城市地下管網4500公里。
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。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,抓好工程質量和資金監管。高質高效推進“萬企興萬村”行動。深入實施“千村引領、萬村升級”工程,新增精品示范村200個、省級中心村800個左右,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提高到85%。完成城市污水管網提升改造,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70%,治理農村黑臭水體1400個以上。
大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,優化住房公積金貸款、“賣舊買新”、階段性住房補貼等政策,改造城中村和城市危舊房6萬戶以上。統籌實施城鄉安居工程,因地制宜、分類處置城鄉危舊房,持續推進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,確保房屋安全隱患動態清零。
福建2025政府工作報告:
新建和改造高標準農田70萬畝。發展蔬菜設施種植,促進畜禽智能養殖,拓展深遠海養殖。
推進中沙古雷乙烯、古雷煉化一體化工程二期等建設。聚焦市場化、法治化、國際化、便利化,組織實施《福建省營商環境建設規劃(2024—2029年)》。推進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,支持廈門建設高質量發展引領示范區、泉州建設21世紀“海絲名城”、漳州建設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基地。滾動實施300個以上海洋經濟重點項目,
打造城市片區更新、社區更新2類15個省級樣板,開工籌集城中村改造項目5000套,改造城鎮老舊小區4.5萬戶,新建改造地下管網2000公里以上。
推進鄉村建設,滾動推進100個以上鄉村振興“十大行動”重點項目,建設16個“兩通工程”項目,實施新一輪農村公路提升行動。深化拓展和美鄉村“五個美麗”建設,統籌推進農村改廁、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、村容村貌美化提升,完成農村建設品質提升投資260億元以上。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,強化單村供水工程建設和管護。
加快補齊城鄉生活污水處理短板,設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75%以上,縣級城市黑臭水體消除率90%以上。
湖北2025政府工作報告:
全年實施億元以上項目1.6萬個,投資增長7%左右。著眼基礎設施提檔升級,加快三峽水運新通道、漢江航道整治、漢宜高速擴容、川氣東送二線等3100個重大項目建設,年度投資5400億元以上。著眼城市建設更新提質,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,加快1600個城市更新等,年度投資8000億元以上。
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,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。著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,筑牢鄉村產業、鄉村建設、鄉村治理“三根支柱”,建設高標準農田300萬畝,新改建農村公路1萬公里,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。
有序推進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,實施節能降碳改造、綠色技術推廣等10大綠色轉型工程,支持襄陽、十堰建設全國碳達峰試點城市,支持黃石、鄂州、仙桃等創建無廢城市,加強水環境風險防控和黑臭水體專項整治,著力建設“荊楚安瀾”現代水網。
湖南2025政府工作報告:
推進好總投資1.78萬億元的289個省重點項目。著重抓好岳陽乙烯煉化一體化等“十大產業項目”建設。著重抓好高標準農田、重大水利工程、一湖四水港航工程、“四算”新型基礎設施等“十大基礎設施項目”建設。力爭新增百億企業10家、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00家、單項冠軍企業40家以上。培育和支持創新型企業、科技領軍企業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,高新技術企業總量突破1.8萬家。
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,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,力爭全省城鎮化率提高0.9個百分點。加強地下管網、防洪排澇等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,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,加快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,打造宜居、韌性、智慧城市。
持續推進特色產業小鎮建設,深入實施“五千工程”,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。新增建設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300萬畝以上,持續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。
改造城市危舊房5000套,新建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5000個。提質改造農村公路3000公里。
江西2025政府工作報告:
深入推進“十百千萬”工程,實施省大中型項目4600個以上,完成投資1.2萬億元左右。力爭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200家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0家以上。支持民營企業合規建設,分層次培育本土民營企業,充分激發民營企業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。
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,推動農村加快具備現代化生產生活條件。推進高標準農田整區域建設,推廣“鄉村主建、農民主體”模式,基本解決農田灌溉“最后一公里”問題。完善“四融一共”和美鄉村建設推進機制,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任務,實現宜居村莊整治建設全覆蓋,健全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。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500公里,實現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4%、衛生廁所普及率86%左右,穩步推進農村危房應改盡改。
全面推進“三大工程”建設,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,新開工改造老舊小區716個26.95萬戶。實施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,深入開展城市管道和設施普查,完善防洪排澇工程體系,規劃布局城市應急物資中轉設施,推進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,力爭城市建成區50%以上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標準。培育綠色建筑新增長點。深入實施城鎮生活污水治理攻堅專項行動。
新疆2025政府工作報告:
以油氣生產加工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、新型電力系統、綠色礦業及加工、先進制造和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為牽引,推動新型工業高質量發展,打造全國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。打造烏魯木齊都市圈、喀什城市圈、天山北坡城市群、北疆城市帶、環塔里木盆地城鎮帶。高標準、高水平、高質量推進烏魯木齊、伊寧、喀什、庫爾勒等區域中心城市規劃建設,加快克拉瑪依、昌吉、阿克蘇、和田等重點城市建設。
開展“好房子”建設行動,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,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,促進更多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。推進鄉村全面振興。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,努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。
統籌節水蓄水調水增水,實施水資源稅改革試點,加快淺層咸水開發利用,提升水資源集約節約高效利用水平。大力實施好城鄉老舊基礎設施更新改造等十件民生實事。